王安石(论衡系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王安石(论衡系列)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虞云国、方笑一诚意推荐!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名高一时,学贯千载。一个独自对抗时流的变革者,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贤人。
内容简介:
2021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王安石以其主持的熙宁变法而为人所重,其生前身后,遭到无数异说纷纭的评价。本书详细叙述了北宋名臣王安石的生平与政绩,勾勒出其不同于众的思想,揭示其在“经世致用”与“归隐山林”之间的挣扎,以“天上的研讨会”/“微信朋友圈”的形式介绍了后世对王安石的不同意见。本书的特色,尤在于结合王安石的诗文叙述其一生面对外界不同意见时的艰苦卓绝,显示其在所谓举世“浊流”中傲然独立的风采,反映了王安石这位千年之前一代名相与旷世大儒波澜壮阔的人生。
书籍目录:
中译本自序
章 希世之异人
第二章 辛夷之花
第三章 求觅心友
第四章 一民之生重天下
第五章 上皇帝万言书
第六章 王安石的奋起
第七章 对“奸佞宰相”的攻击
第八章 贤者多谤——天上的研讨会
第九章 钟山之云
终章 新花
后记
译后记
作者介绍:
三浦国雄 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中国学会顾问,并曾担任日本道教学会会长。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科毕业后,进入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深造,专攻中国哲学史。先后任教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北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和四川大学。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与宗教,以及东亚文化比较研究等。
译者简介
李若愚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兼任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成城大学客座研究员、四川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日本思想史、中日关系史及日本政治与外交。
张 博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曾留学金泽大学中文系,并担任法政大学、皇学馆大学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日本思想文化、中日比较文学及翻译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尽管如此,王安石的故乡还是临川。那是王安石祖先陵墓之所在,如果和故乡断了联系就等于抛弃了祖宗,也失去了血缘共同体“亲族”的庇护,这些是王安石的心灵所不能承受的。不过,在宋代人们对祖坟所在地的执着开始有所变化。不少人在尊重祖籍的同时,移居到其他地方度过一生。也就是说“故乡”变得二元化了。例如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吉安)人欧阳修,他只有母丧时回过故乡,辞官之后一直居住在河南,他的墓位于离汴梁很近的新郑县。为了政治上的抱负,从青年时便离开祖籍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的苏东坡,只为了父亲苏洵的葬礼回过一次家乡。本书的主人公王安石也是上述那种长期离开祖坟所在的故乡生活的士人之一。可王安石倒也不能说没有扎根乡里的愿望,只是在临川他既没有足够负担家庭生活所需的土地,也没有可以投靠的富裕的亲族。
与王安石同时,就有这么一个激烈的复古主义者,他叫陈烈,以忠实践行古礼而闻名全国。据说有一次他带领门生去赴自己朋友父亲的葬礼,远远望见朋友家门的时候,他与门生二十余人竟然全都匍匐于地,一面恸哭一面爬入门里。在场的妇人被他们奇怪的举止吓得逃走,陈烈的朋友则强忍着笑接受他们的吊唁。陈烈与门人们这么做,是因为《诗经·邶风·谷风》的一句:“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在王安石看来,陈烈是不知“变”的尊古,实际上还是不理解先王之政的精神。他不是这样照本宣科地复古。法其精神而不效其形式,这体现了王安石的变通。王安石的新法是法先王的精神,根据新时代的变化,恢复他心中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盛世。对他来说,免役、保甲、市易三法都是“师古”,即效法古代。他不是顽迷的保守主义者,相反他是以烈火般的热情试图打破现状的激进主义者。
不过王安石新法理论的来源只是儒学经典中的一部,即《周礼》。这本经书理想化地叙述了周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其中宏大严整的王朝统治体系,是历来的体制变革者的最好的样板。然而质疑新法出处的人从变法当时便层出不穷。他们认为《周礼》只是王安石为抵挡反对派而寻来的大义名分,新法几乎全不是真的出于《周礼》。这种质疑即“周礼借口论”。
在儒学经典几乎等同真理的时代,借用经典为改革取得合法性不失为一剂良方,很难说王安石的经学改革是否怀有这种战略性的意图。但是要说他纯粹只将《周礼》当门面来用,并不真以其为改革依据,这又过于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王安石自认是真正的儒者。如果《周礼》是门面,那么“先王之政”也是有名无实的,这样他爱民利国的思想体系就会全面崩溃,新法自身也失去了“道”(理念)的支撑,这是儒者所不能忍受的。
笔者以为王学的关键是,在典籍的世界和理念与其实现的方式之间寻求一座架桥。正因如此,王学是经世致用之学。借口论者大概是将母体(经典=《周礼》)和子体(新法)分割开加以解读分析。但从经典中找出它“当代”的意义与效用,这难道不是中国自古以来卓越思想家的智慧么?
同时,王安石不断推出一系列新法。熙宁五年(1072年)王安石五十二岁时,朝廷实施市易法。如前所述青苗法的目的是把小农从沦为大地主的佃户的危险中拯救出来,市易法的目的则是把中小商人从富商大贾的鲸吞蚕食中拯救出来。
司马光认为“道”是世界形成的基础,是贯穿古今、恒常不变的真理。从这一点上讲他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董仲舒的信徒。所以司马光对于缩短三年之丧的汉文帝才会有这样严厉的批评:“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此先王礼经,百世不易者也。汉文师心不学,变古坏礼,绝父子之恩,亏君臣之义。”司马光对静态秩序的执着,也体现在他的《潜虚·体图》中。在这个他所构想的体系中,国家阶级分为十级,构成一幅自上而下秩序森然的金字塔型统治序列。司马光用一生精力完成的巨著《资治通鉴》,并不是为揭示社会政治的变化而编,恰恰相反,他是为说明变化的事物内部都存在一个不变的“道”。换言之,作者编纂这部史书是为了揭示恒常不变的道是如何具体体现于历史之中。他希望读者能从历史世界中的种种人物事件学习符合“道”的为人处事之法。历史已经过去了,现实还在继续。司马光剖析历史世界,王安石改革现实世界。他们两人的作为本身也形成了一静一动的对照。
然而对王安石而言,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与司马光的“天地不易也,日月无变也,万物自若也,性情如故也”相反,王安石说,“尚变者天道也”。王安石认为,天地变化无穷,而人间变化不停。但他和司马光一样,也认为穷极万物就是“道”。王安石所认为的“道”不但是超越变化的恒常原理,而且以“先王之道”的形态已经实现于远古盛世了。换句话说,王安石的“道”偏重于外在的法律制度,司马光的“道”偏重于内在的道德性规范。司马光的“道”超越历史地发挥作用,王安石的“道”则要根据“时”的不同以不同方式来实现自身。王安石的“道”是不能以某种先验的形式被分离出来的,“道”离开“时”就不能体现其自身。
司马光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僵硬的保守主义者。在壮年时他也是毫不留情地攻击朝廷元老因循姑息的改革派的旗手,也曾与王安石等四人并称为“嘉祐四友”。司马光的保守化,除了上述他本人出身、性情、思想的因素,和王安石变法的激烈性也有关系。反过...
其实际执行者无不是朱嘉先生的门人与知己。
俸禄的标准应该以财、以利、以法。礼之外还要求财与法……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纵观六十六年的人生,王安石几乎每日都在与世俗之见抗争。在非难与指责中,他的生活也是惊心动魄。他的天性与现实格格不入,他心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永远无法调和。王安石主持的新法就是从“不调和”中孕育出来的,他诗作中的落寞寂寥也与“不调和”不无关系。这是王安石一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媒体评论
虞云国(著名宋史专家、宋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日本学者的这部《王安石》取镜广阔而感悟独到,笔墨生动而史实征信,引导读者在致意王安石作为独抗时流的政治改革家同时,还应领略其丰富多彩的诸般面相与立体人生。
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三浦国雄先生的《王安石》,为我们开启了观察王安石平生功业和复杂心境的独特视角,值得一读。
前言
中译本自序
2018年12月,笔者承蒙方旭东教授邀约,获得了赴华东师范大学举办讲座的机会。笔者也曾数度造访上海,然而此番沪上之行却有出乎意料之事仿佛在等待着我的到来。初次见面的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张钰翰先生向我提出希望在中国翻译出版拙著《王安石》的计划。据张先生说,多年前他到东京旅行时偶然在旧书店购得拙作,也就是在那时他便萌生了将其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念头。《王安石》在日本出版还是1985年的事,33年之后当年耗费无数心力的作品有机会在中国学的道统所在被重新赋予新的生命,这是何等的荣幸,以至于笔者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闻张先生本身即是研究宋史的专家,拙著能得到他的肯定,我便再无半点踌躇,唯有欣然领命。
回想起来,笔者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讨论《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硕士论文的主题则是围绕司马温公的《资治通鉴》(尤其是其中涉及历史评判的以“臣光曰”起首的部分)。那段时间里,我花了两年时间钻研多达294卷的《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标点本共20册),之后又转入了朱熹与朱子学的研究。也正是在这期间,我与王安石邂逅了。但关于本书的选题却并非由我本心自悟,而是如后记所言,乃是应出版社之邀约而得。在那以前,我也只是站在“旧法党”与“道学派”的一方,以他们的视角来远观王安石。通过本书的写作,我才得以直面荆公本人,真正聆听他的声音。这在我当时的治学生涯中也是初次之体验。因此,本书也可以说是我对王安石体悟之旅的一份记录。
我在原书后记中曾提到,日本的王安石研究是由专攻中国史的学者推动的,而这些研究的主题大都与王安石的政治改革相关。诚然,论及王安石,其主持的牵涉广泛的改革自然不容忽视,但仅限于此却又错失了荆公丰富多彩的诸般面相。王安石兼通儒释道三家,独自构筑起被称为“王学”的学问体系,其诗文亦为人称道。笔者所愿就是希冀能从整体上勾勒出王安石的全貌,这也是本书所追求的效果。然而临近搁笔之际,笔者方知面对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的人物,自己的笔墨是何其苍白。不过仅就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王安石形象而言,笔者倒还颇有几分自信。
本书在日本付梓那年笔者正好45岁,彼时我的研究兴趣开始转向道教,但王安石却一直留在我的心底。尤其是他创作的带有玄学派诗歌(即Metaphysical poetry,英国17世纪的诗歌流派)韵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等诗作,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至今仍是余之心愿。笔者今年恰是杖朝之年(虚岁已经81岁),算是进入了人生后的阶段,或许正适合体悟荆公晚年诗作所反映的他心中的那片风景。南宋的李壁曾为王安石的诗歌作注。近年在日本发现了保存有李壁笺注原貌的朝鲜活字本汉籍,与过去通行的版本相比,朝鲜活字本的内容要多出一倍,堪称解读王安石诗作的伴侣。上海古籍出版社将该书全部影印出版实在是学界的幸事,笔者案头自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今时,我不禁回忆起三十多年前本书在日本出版时的情景。笔者在创作这部王安石评传时尝试了一些崭新的想法,比如“以诗证史”,将王安石的诗作为传记的资料来使用;还有就是在本书第八章创造的“天上的研讨会”的形式,借后世实际存在的人物之口,从不同角度自由地评判王安石。上述独具匠心的创造曾令笔者颇为自负。遗憾的是,该书问世时却没有任何来自学界和读者的声音传入笔者的耳中,我也没有看到关于本书的书评。多年以后,网络上倒是出现了一些类似读后感的评价,但留在我记忆中的也只有“通俗性读物”“虽说有趣,但像小说一样的虚构感过于强烈”等批评性的意见而已。借此机会,我也想为自己做一番小小的辩护。确实,本书并非针对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通过本书我更期待能向一般读者传达我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本书是一部“通俗性读物”亦不为过。然而,包括诗歌在内,本书所使用的全部资料皆有所本,无一处是笔者随意捏造。只是因为这些汉文资料的原貌对于日本读者来说过于生涩,笔者才不得不对其稍加润色。即便是那场“天上的研讨会”,虽非每一段发言都逐字逐句照搬原文,但由于融汇了每一位学者的基本观点,如果说这些言论出自其人之口,亦无半点不自然之处。这一点还是可以通过史料来证明的。
当初到王安石南京故居访古探幽的经历让我至今难忘。那是在1987年的6月,46岁的笔者受当时供职的大学委派赴上海大学文学院访学。我每周一次前往祝瑞开教授在温州路的府上受教,那是专门为我开设的一对一的中国思想史讲座。闲暇之时,我便依兴致所至各处云游。虽然研修的时间只有短短六个月,但人到中年终于得偿留学中国的夙愿,每天都可收获新知,所遇之人无不温婉亲切,回想起来真如梦境一般。
我本应在拙著出版前造访南京这座王安石所钟爱的南朝古都,但却无此机缘,这次金陵访古也算是在本书出版后的一种弥补吧。因此对我来说,这次预定中的南京之行的亮点莫过于前往坐落于南郊中山门以北的半山园(王安石故居)参观。我边问边行,到达目的地后却得知王安石故居位于海军指挥学院的校园以内。凭借不算流利的中文我说服了年轻的警卫放行,但由于学校面积太大,我还是难以辨明故居所在的位置,于是只好向途中遇到的人求助。那个人把我带到一间屋子里并示意我在此等待后便离开了。随后一位军官气质的人走了进来,并向我提出一系列问题: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你是何时到南京的?南京市外事办负责和你联系的人是谁?(笔者当时持有的是上海大学给南京市外事办出具的介绍信)诸如此类。后我被遗憾地告知这次不能参观王安石故居,如果以后还想来的话则需正式办理相关的手续。经过漫长的等待,笔者还是被礼送出校,终于与王安石缘悭一面。王安石故居位于军事重地,未能如愿造访是我的准备不足。而其坟茔所在今日已不可考,以王安石的希世之才竟不知埋骨何处,则实在有些岂有此理。顺带一提,朱熹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的墓地倒是保存完好。也是在研修期间的1987年8月,笔者如愿到朱熹墓前凭吊。福建秀美自然风光环抱的朱熹永眠之地令我感慨万千。关于那次经历,笔者也把它记录到了我的另一部评传《朱子传》(2010年东京平凡社出版)之中。
闲话休提,书归正文。虽然《王安石》在日本出版后谈不上有多大反响,却在2005年由首尔的出版社出版了韩译本(李承妍译)。还有一句闲话,其实《王安石》早的海外译本是1989年在中国台湾出版的汉译本。然而无论是在出版前还是出版后,台湾方面都没有与笔者或者在日本出版本书的集英社联系。换句话说,那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盗版书。我之所以得知这一盗版的存在,还是因为我的一位朋友在当地旅行期间无意中于书肆购得了一册。及至看到书的版权页所印“版权所有·请勿翻印”的字样,笔者唯有哑然失笑。
此次担任拙稿翻译的是与笔者同在四川大学任教的李若愚先生。我事后才获悉他与担任本书编辑的张钰翰先生竟然是大学时代的同窗。2018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在四川大学开办讲座,那也是我和李若愚邂逅的契机。循例我在讲座之后要与四川大学的师生到火锅店聚餐,李先生也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与我们一起大快朵颐。席间我才知道他专攻日本近代政治史,并且也有来日本留学的经历。
大约半个月以前,我收到了张编辑寄来的译稿。集中拜读之后,我发现原作中日语的精微之处都被精准而富于文采的汉语所替代,李若愚先生高超的日语解读能力令我心生赞叹。如前文所说,原作设定的读者群是日本的一般读者,所以也就没有标注所用史料的来源。译者竟能准确地将其一一检索出来,并在译本中标注出处,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本书在学术层面的可信度。笔者当年的一些粗疏之处也得到了译者的修正。通过外语阅读自己的著作又有一种阅读他人文字的新鲜感,这大半要归功于译者。
今年是王安石的千年华诞。拙著能有机缘在此难得之时节出版,实为一大幸事。对于拙著能否被中国的读者接受,如果我说没有丝毫的不安,那大概是一句假话。但是,有缘与本书的编辑者和翻译者相遇,能让我笔下的《王安石》重归故里,老夫已然足慰平生。想到这里,我便不会像当年的王安石一样因担忧自己不被世人所理解而难以释怀了。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于日本神户三浦国雄谨识
书籍介绍
纵观六十六年的人生,王安石几乎每日都在与世俗之见抗争。在非难与指责中,他的生活也是惊心动魄。他的天性与现实格格不入,他心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永远无法调和。王安石主持的新法就是从“不调和”中孕育出来的,他诗作中的落寞寂寥也与“不调和”不无关系。这是王安石一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2021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王安石以其主持的熙宁变法而为人所重,其生前身后,遭到无数异说纷纭的评价。本书详细叙述了北宋名臣王安石的生平与政绩,勾勒出其不同于众的思想,揭示其在“经世致用”与“归隐山林”之间的挣扎,以“天上的研讨会”/“微信朋友圈”的形式介绍了后世对王安石的不同意见。本书的特色,尤在于结合王安石的诗文叙述其一生面对外界不同意见时的艰苦卓绝,显示其在所谓举世“浊流”中傲然独立的风采,反映了王安石这位千年之前一代名相与旷世大儒波澜壮阔的人生。
虞云国(著名宋史专家、宋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日本学者的这部《王安石》取镜广阔而感悟独到,笔墨生动而史实征信,引导读者在致意王安石作为独抗时流的政治改革家同时,还应领略其丰富多彩的诸般面相与立体人生。
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三浦国雄先生的《王安石》,为我们开启了观察王安石平生功业和复杂心境的独特视角,值得一读。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666+)
- 下载速度快(288+)
- 差评少(648+)
- 傻瓜式服务(109+)
- 四星好评(492+)
- 微信读书(189+)
- 下载快(112+)
- 目录完整(514+)
- 快捷(432+)
- 情节曲折(576+)
- txt(345+)
- 书籍多(544+)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曾***玉: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喜欢"王安石(论衡系列)"的人也看了
SEVENTH TOWER, THE #01: THE FALL 第七座塔之一: 坠落ISBN978043917682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龟兹乐器的历史流变及音响特性:以达玛沟三弦琵琶为例 张寅 天津大学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海外直订Little Hoo Gets the Wiggles Out 小胡得到摆动出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解读中考.政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国旅游地图集(丰富旅游资讯精编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基里巴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CAXA制造工程师2008行业应用实践(CAD/CAM 软件工程应用实例丛书) 范文利 等编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景观设计手绘表现 庐山艺术特训营教研组 编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黄冈课课练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英语人教版 2023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身上的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孝经/中华经典诵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实用语海·汉字字源 骈宇骞 著 万卷出版公司,【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最后的骑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赛艇皮划艇 激流上的运动(全民阅读体育知识读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放射学个案综述系列:脑部成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