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精美图片](https://qnmob3.doubanio.com/view/subject/m/public/s5959090.jpg?imageView2/2/q/80/w/200/h/300/format/jpg/sharpen/1)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首先对企业融资和控制权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资本结构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发展理论对企业融资方式及变迁的解释及我国理论界对企业融资和控制权的研究。在资本结构理论概述中,首先简述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MM定理及其发展,其中,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破产成本主义、税差学派观点、权衡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的主要学说,如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等。理论综述的第二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发展理论对企业融资的研究。90年代以后的金融发展理论,如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引入了不确定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因素,与实际经济运行更为接近,更具现实性。这些理论还涉及了金融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融资方式的优化,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最后,简要归纳了我国对企业融资,主要是上市公司融资问题研究的进展。这些研究以转型经济为背景,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如过度融资、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对我国企业控制权市场的研究等。
在此基础上,《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对企业融资与控制权关系的研究遵循了从对称信息假设到不对称信息假设、从理论分析到应用分析的思路。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企业融资模式,也就是指理想状态下的企业融资模式。由于不涉及企业内部组织,在对称信息条件下,主要是从融资成本最小化的角度考察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在完美信息条件下,企业融资契约是一种完美契约,签约各方的所有条款都在契约中明确规定,不存在剩余权力的分配,甚至连合同控制权都无关紧要。对称信息假设条件下,融资契约是不完全的,出现了剩余权力的分配问题。但由于所有投资者和经营者都拥有对称信息,并且第三方证实的成本为零,因此经营者不可能凭借信息优势剥夺外部投资者利益。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剩余控制权应配置给资产所有者——股东和债权人。剩余控制权在二者之间的分配就是一个融资契约设计问题:二者依据不同的状态享有不同的控制权。对负债与企业市场价值关系的认识是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由于对负债作用认识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在这一部分对对称信息条件下负债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企业融资选择的其他决定因素。由于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企业融资实际上是一个财务决策问题,这一部分从财务理论和融资成本最小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的最优融资结构。
放宽了对称信息假设的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决定因素则更为复杂。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作为内部人的经理人员或控股股东掌握充分信息,所以外部投资者不可能拥有全部的剩余控制权,只能拥有部分剩余控制权。经理人员拥有剩余控制权就必然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由此产生了外部投资者的代理成本。另外,外部融资中,权益持有者与债权持有者之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资产的转移。因此,如何通过融资契约的设计合理配置企业控制权,就成为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融资研究的主要问题。关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融资模式的决定机制,《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经理人员或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决定融资模式的选择。作为该理论框架的补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基本融资模式的差异得出结论:法律法规和对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通过政府对企业融资的干预、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和基本产权制度影响企业控制权在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员之间的配置,进而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从而解释了不同国家企业融资模式的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应用该理论对我国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国有企业负债融资、权益融资及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融资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国家控股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股权融资偏好和资金使用低效率等问题产生的制度性原因——股权结构二元化条件下,非流通股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收益机制。最后,对国有企业融资模式优化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我国非流通股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是决定融资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降低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员的控制权收益,降低企业融资的代理成本,加强投资者保护,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是我国企业融资优化的关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变股权结构的二元化设置,消除非流通股控制权收益产生的根源,建立起有效的控制权实施和转移机制。结合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全流通模式下的控制权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的研究主要是在内部融资、负债融资和外部权益融资的框架内分析控制权配置与企业融资结构的关系。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些新的融资工具,如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逐步在企业融资中得到应用。目前,国外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这些复杂财务契约融资,它们与标准债务契约和权益融资契约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因而在企业治理中有不同于以往融资工具的控制权机制,它们的运用必然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均衡产生影响。下一步应把融资工具创新和复杂财务契约设计纳入研究的范围。另外,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和企业融资呈现了许多新特点,产生了控制权配置的新机制,对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融资模式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是通过计划‘分配,由财政供给长期资金和计划内流动资金,超额流动资金则通过银行贷款供给,这个阶段的国有企业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企业,所以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企业融资。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和国有企业市场化导向改革的深入,企业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90年代以后,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多样化。企业融资结构既决定着资金配置效率,又关系到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融资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和控制权配置是高度相关的。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起企业融资结构基本框架的同时,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权配置结构,最为突出的是在股权分置条件下,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制度性的代理成本较高,这也决定了治理结构的低效率。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国有企业的过度融资、资金使用的低效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既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又降低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因此,融资模式优化成为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融资方式优化推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呈现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不同的特点,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方式及资本结构选择问题。《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试图从不对称信息和企业控制权的角度分析企业融资的决定机制,最后再把理论的一般性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对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融资结构优化问题。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提出了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决定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经理人员或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改革为背景,分析了企业融资模式变迁的规律,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融资结构优化问题。《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把企业融资方式简化为内部融资、负债融资和外部权益融资,在这个分析框架之内讨论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配置的相互影响。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首先对企业融资和控制权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资本结构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发展理论对企业融资方式及变迁的解释及我国理论界对企业融资和控制权的研究。在资本结构理论概述中,首先简述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MM定理及其发展,其中,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破产成本主义、税差学派观点、权衡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的主要学说,如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等。理论综述的第二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发展理论对企业融资的研究。90年代以后的金融发展理论,如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引入了不确定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因素,与实际经济运行更为接近,更具现实性。这些理论还涉及了金融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融资方式的优化,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最后,简要归纳了我国对企业融资,主要是上市公司融资问题研究的进展。这些研究以转型经济为背景,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如过度融资、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对我国企业控制权市场的研究等。
在此基础上,《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对企业融资与控制权关系的研究遵循了从对称信息假设到不对称信息假设、从理论分析到应用分析的思路。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企业融资模式,也就是指理想状态下的企业融资模式。由于不涉及企业内部组织,在对称信息条件下,主要是从融资成本最小化的角度考察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在完美信息条件下,企业融资契约是一种完美契约,签约各方的所有条款都在契约中明确规定,不存在剩余权力的分配,甚至连合同控制权都无关紧要。对称信息假设条件下,融资契约是不完全的,出现了剩余权力的分配问题。但由于所有投资者和经营者都拥有对称信息,并且第三方证实的成本为零,因此经营者不可能凭借信息优势剥夺外部投资者利益。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剩余控制权应配置给资产所有者——股东和债权人。剩余控制权在二者之间的分配就是一个融资契约设计问题:二者依据不同的状态享有不同的控制权。对负债与企业市场价值关系的认识是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由于对负债作用认识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在这一部分对对称信息条件下负债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企业融资选择的其他决定因素。由于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企业融资实际上是一个财务决策问题,这一部分从财务理论和融资成本最小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的最优融资结构。
放宽了对称信息假设的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决定因素则更为复杂。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作为内部人的经理人员或控股股东掌握充分信息,所以外部投资者不可能拥有全部的剩余控制权,只能拥有部分剩余控制权。经理人员拥有剩余控制权就必然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由此产生了外部投资者的代理成本。另外,外部融资中,权益持有者与债权持有者之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资产的转移。因此,如何通过融资契约的设计合理配置企业控制权,就成为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融资研究的主要问题。关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融资模式的决定机制,《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经理人员或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决定融资模式的选择。作为该理论框架的补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基本融资模式的差异得出结论:法律法规和对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通过政府对企业融资的干预、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和基本产权制度影响企业控制权在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员之间的配置,进而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从而解释了不同国家企业融资模式的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应用该理论对我国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国有企业负债融资、权益融资及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融资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国家控股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股权融资偏好和资金使用低效率等问题产生的制度性原因——股权结构二元化条件下,非流通股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收益机制。最后,对国有企业融资模式优化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我国非流通股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是决定融资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降低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员的控制权收益,降低企业融资的代理成本,加强投资者保护,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是我国企业融资优化的关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变股权结构的二元化设置,消除非流通股控制权收益产生的根源,建立起有效的控制权实施和转移机制。结合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全流通模式下的控制权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的研究主要是在内部融资、负债融资和外部权益融资的框架内分析控制权配置与企业融资结构的关系。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些新的融资工具,如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逐步在企业融资中得到应用。目前,国外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这些复杂财务契约融资,它们与标准债务契约和权益融资契约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因而在企业治理中有不同于以往融资工具的控制权机制,它们的运用必然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均衡产生影响。下一步应把融资工具创新和复杂财务契约设计纳入研究的范围。另外,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和企业融资呈现了许多新特点,产生了控制权配置的新机制,对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融资模式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是通过计划‘分配,由财政供给长期资金和计划内流动资金,超额流动资金则通过银行贷款供给,这个阶段的国有企业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企业,所以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企业融资。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和国有企业市场化导向改革的深入,企业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90年代以后,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多样化。企业融资结构既决定着资金配置效率,又关系到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融资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和控制权配置是高度相关的。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起企业融资结构基本框架的同时,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权配置结构,最为突出的是在股权分置条件下,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制度性的代理成本较高,这也决定了治理结构的低效率。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国有企业的过度融资、资金使用的低效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既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又降低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因此,融资模式优化成为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融资方式优化推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呈现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不同的特点,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方式及资本结构选择问题。《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试图从不对称信息和企业控制权的角度分析企业融资的决定机制,最后再把理论的一般性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对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融资结构优化问题。
《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提出了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决定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经理人员或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改革为背景,分析了企业融资模式变迁的规律,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融资结构优化问题。《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把企业融资方式简化为内部融资、负债融资和外部权益融资,在这个分析框架之内讨论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配置的相互影响。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mobi(119+)
- 种类多(538+)
- 格式多(210+)
- 愉快的找书体验(388+)
- 章节完整(504+)
- 图文清晰(562+)
- 图书多(362+)
- 好评多(238+)
- 已买(104+)
- 微信读书(364+)
- 差评少(659+)
- 内涵好书(676+)
- 经典(636+)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喜欢"不对称信息、控制权与企业融资"的人也看了
死侍4 杀手猴 正版现货 动漫欧美漫画 漫威系列 美国MARVEL漫威漫画 漫威英雄联盟漫威大事件内战X战警复仇者联盟蜘蛛侠世界图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驾考通关全套秘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国税收立法四十年:历史法学视野中的中国税收立法实证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古物的声音(古人的生活日常与文化)(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13考研英语10年真题详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税法理论与实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台球速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狼道·蚁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正版】官方2022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 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初级会计师用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三阶段复习法应考指南(第3版)/2018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远离病毒 健康成长——儿童防疫绘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在西方的注视下(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不抱怨的世界(人生金书·裸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医念之差=慢性自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节日)黑板报墙饰主题布置 王新年 著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