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贷款人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最后贷款人论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传统后贷款人理论,初由桑顿在1802年《英国纸币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研究》一书中系统阐述,经银行学派与货币学派之争,到1873年巴杰特在《伦巴第街——货币市场的描述》一书的集中论述,整个理论框架逐步建立起来。其基本观点认为,为防止危机中货币紧缩对经济造成实质性损害,中央银行必须履行后贷款人功能,用良好的抵押物、以惩罚性利率向任何个人或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19世纪英格兰银行等危机处置实践证明传统理论的科学性。但随着各国实践的发展,对传统后贷款人关于贷款主体、对象、方式及利率等操作层面的问题提出质疑。同时,后贷款人理论也逐步丰富起来,火灾大拍卖、银行挤提模型、同业市场失灵及危机传染机制等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现代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后贷款人必须在系统性风险与道德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在系统梳理传统与现代理论之后,转入国外后贷款人实践与经典案例剖析。传统后贷款人实践,选取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作为代表。现代实践活动则主要分析美国针对整个市场和单个机构履行后贷款人功能的三个典型案例。实践与案例剖析主要着眼于印证和检验既有理论。
以上一切国外传统与现代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立足于解释和解决中国当前紧迫的现实问题。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民银行为关闭清理金融机构、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多次而大额提供的再贷款,主流派肯定、少数派否定其为后贷款人,本书将其称为“泛后贷款人”,意指央行除履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后贷款人功能外,还承担着应对清偿力危机的存款保险功能和财政功能。定义为:央行对陷人流动性危机或清偿力危机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或资本注入。并进一步将其区分为流动性、偿付性与营运性三种类型。随后,对格尔木、渭南中心支行两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泛后贷款人形成的历史原因、逻辑基础,并通过中外案例的对比揭示其行为特征,并对其成本收益进行总体评价,指出泛后贷款人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在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将愈来愈难以维持我国金融稳定。因此,必须向现代后贷款人制度转化。具体实施“三层次、三步骤”战略。首先,从宏观思路上把握三层次:一是转化的基础性市场条件,涉及金融机构、货币市场、社会公众、中央银行四个主体;二是相关性配套制度的建立,重点考察金融监管、存款保险、强制性市场退出等制度与后贷款人的相互关系和职能定位;三是现代后贷款人自身的确立,包括其宗旨、目标和基本原则。其次,具体实施分三步骤:一是清收贷款、市场对冲、解决遗留;二是区分责任、收缩战线、集中救助;三是建立规制、迎接挑战、规范运作。通过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使其成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政府宏观主导、央行全权实施,贯彻成本收益原则,全方位覆盖银行业,迅速处置流动性风险的有效工具。
书籍目录:
章 导论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重点及框架
四、主要观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传统后贷款人理论的历史脉络
节 桑顿的后贷款人思想
一、后贷款人概念的提出
二、亨利·桑顿的后贷款人理论
第二节 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后贷款人之争
一、通货学派的观点
二、银行学派的观点
三、两派观点在实践中的印证——银行学派后贷款人思想的胜利
第三节 巴杰特后贷款人理论
一、巴杰特从桑顿处继承的观点
二、巴杰特发展与创新的观点
三、传统后贷款人理论的简要评论
第三章 现代后贷款人理论研究进展
节 现代后贷款人基础理论
一、后贷款人制度的合理性——火灾大拍卖
二、银行挤提模型
三、同业市场失灵
四、危机的传染机制
第二节 对传统后贷款人理论的挑战与发展
一、后贷款人客体——有、无清偿力
二、后贷款人方式——贴现窗口与公开市场业务
三、后贷款人利率——惩罚性利率抑或是优惠利率
四、后贷款人主体——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其他机构
第三节 当代后贷款人模型
一、单期模型
二、动态模型
三、模型的简要评述
第四章 国外后贷款人实践与经典案例
节 国外传统后贷款人实践
一、澳大利亚后贷款人实践
二、英国后贷款人实践
三、美国后贷款人实践
第二节 国外现代后贷款人实践与案例
一、各国有关后贷款人情况概览
二、美国1987年股市危机
三、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四、大陆伊利诺斯国民银行与信托公司倒闭事件
第五章 美国次贷危机及后贷款人制度运作
节 美国次贷危机的生发机理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生发机理
第二节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后贷款人运作及评价
一、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LOLR功能的履行及评价
二、财政部的救市举措及评价
第六章 当前我国泛后贷款人的问题分析
节 泛后贷款人的提出及其分类
一、泛后贷款人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二、泛后贷款人的类型
三、案例剖析
第二节 泛后贷款人的行为特征
一、中央银行实际上履行贷款人功能
二、中央银行几乎无决策权
三、中央银行主要提供资本而非紧急流动性援助
四、针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几乎成为形式
第三节 泛后贷款人的形成缘由与历史逻辑
一、政府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维护转轨期脆弱金融体系的稳健需要泛后贷款人
三、风险补偿制度的缺位使政府不得已而承担泛后贷款人功能
四、财政部与央行分工不当使央行被动履行泛后贷款人职责
第四节 泛后贷款人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泛后贷款人产生的效益分析
二、泛后贷款人实施的成本分析
第七章 实现向现代后贷款人制度转化的战略思考
节 向现代后贷款人制度转化的必然性
第二节 向现代后贷款人制度转化的三层次论
一、转化的前提:基础性市场条件的构建
二、转化的配套:相关性补充制度的建立
三、转化的目标:现代后贷款人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向现代后贷款人制度转化的三大步骤
一、清收贷款、市场对冲、解决遗留
二、区分责任、收缩战线、集中救助
三、建立规制、迎接挑战、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最后贷款人论》内容简介: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最初由桑顿在1802年《英国纸币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研究》一书中系统阐述,经银行学派与货币学派之争,到1873年巴杰特在《伦巴第街——货币市场的描述》一书的集中论述,整个理论框架逐步建立起来。其基本观点认为,为防止危机中货币紧缩对经济造成实质性损害,中央银行必须履行最后贷款人功能,用良好的抵押物、以惩罚性利率向任何个人或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19世纪英格兰银行等危机处置实践证明传统理论的科学性。但随着各国实践的发展,对传统最后贷款人关于贷款主体、对象、方式及利率等操作层面的问题提出质疑。同时,最后贷款人理论也逐步丰富起来,火灾大拍卖、银行挤提模型、同业市场失灵及危机传染机制等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现代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最后贷款人必须在系统性风险与道德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在系统梳理传统与现代理论之后,转入国外最后贷款人实践与经典案例剖析。传统最后贷款人实践,选取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作为代表。现代实践活动则主要分析美国针对整个市场和单个机构履行最后贷款人功能的三个典型案例。实践与案例剖析主要着眼于印证和检验既有理论。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638+)
- 书籍多(260+)
- 可以购买(502+)
- 方便(336+)
- 目录完整(200+)
- 差评(272+)
- 已买(530+)
- 体验差(628+)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大学韩国语语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漫威电影人物典藏画册(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新编化妆品植物原料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小宝贝益智大贴纸:字母大贴纸(新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小场地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口腔黏膜损害诊断图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新思维商务英语词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诗意扬州(汉法双语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国学览胜/国学三部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孔子家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