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银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英格兰银行精美图片
》英格兰银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英格兰银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573467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3
  • 页数:288
  • 价格:43.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早成立的央行、中央银行的鼻祖,它的发展和变化影响了中央银行的形态和职能,它的政策和职能影响了英国、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

本书是一本开创性的著作,*次深入探究了英格兰银行的内部运作和决策过程,记述了从1997年脱离财政部“独立”到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历史,详细分析了英国央行每一次决策的制定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它与财政部、议会等机构的分歧,论述了现代央行该如何确定职权范围和决策程序。

本书内容来源于作者对英格兰银行各级员工的跟踪采访、与英国政府高层的直接对话,揭示出一个强大无比同时又有诸多缺陷的中央银行如何影响了经济的各个方面。


书籍目录:

前言

部分

 央行独立:货币政策不再遵从政府的意愿

 央行与财政部角力:卖了黄金买美元

 行长的产生:从学者到银行家

第二部分

 变革:当中央银行成为被告

 次贷危机:救助银行的道德风险

 秘密计划:充当后借款人的央行

第三部分

 QE:的购债规模和的利率

 反思危机:三方体制的缺陷

第四部分

 央行是金融危机的受益者

 "积极管理":央行用储备金赚钱

 国王还是行长:后的学者型银行家

第五部分

 外部人士:跨国行长的诞生

 繁荣的基石: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

 致谢

 


作者介绍:

  [英]丹科纳汉,金融专家,作家。在伦敦金融城工作十几年,是投资管理、公司融资、股票市场的专家。进入金融界之前,他曾在《每日邮报》做过五年的记者,并担任《经济学人》和《观察家》的撰稿人。

  为写作本书,他历时三年研究英格兰银行,采访了众多英格兰银行过去和现任的高管,以及诸多英国财政部、美联储和伦敦金融城里的风云人物,写成了这本真实呈现央行运作的独特作品。

  为了中文版的出版,作者在原版基础上修订了部分内文,并增补了约20%的内容。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在伊安弗莱明的小说《金手指》中,英格兰银行令人敬畏的史密瑟斯上校告诉詹姆斯邦德说,他的部门负责“监控流出英国的黄金”,如果发现有黄金“试图流出,我们会追缴回来,阻断流出渠道,逮捕相关责任人”。邦德被史密瑟斯捍卫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神圣不可侵犯的雄辩所征服(但是对史密瑟斯的秘书却没有这么敬佩,他的秘书“看起来好像曾经是大学的优等生”)。

  如果史密瑟斯知道新工党内阁的下一个计划是要剥夺公认的英格兰银行安全的资产的话,肯定会暴跳如雷。在密谋英格兰银行未来的时候,布朗、鲍尔斯和米利班德查阅了一份被称为《外汇平衡账户》(Exchange Equalisation Account,EEA)的文件,这份文件是一份典型的不署名白厅文件,每年由财政部审计官员整理成册。实际上,EEA追踪了英国的外汇和黄金储备——二者被统称为英国的“储备资产”,由英格兰银行负责管理。

  EEA文件指出,储备的金条和金币“都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地基里”。这些黄金除了作为储备资产之外,对公众来说还有图腾一样的意义,有了这些黄金的存在,英国才能在晚上安稳地入睡。几个世纪以来,这些金块都存储在英格兰银行宽大地下室的台架上。这些地下室用水泥砌成,大门非常结实。这是仅次于纽约美联储地下室金库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储备库。英格兰银行的金库自1901年以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阿瑟比万(Arthur Beawan)在《帝国伦敦》(Imperial London)记述他在这一年参观英格兰银行地下金库的经历:

  窄小的罗斯巴瑞(Lothbury)街口内有个院子,这个院子通往金库,这里是访客禁区,即使有特殊许可,也会有一名董事或其他政府官员陪同访客一同进入。在这个院子里经常可以看到满载清一色的银锭或者长8英寸、宽3英寸、高1英寸金条的卡车,每根金条价值约800英镑。但是这些金银太重,无法用人工搬运,所以需要用卡车搬运。卡车要进入金库需要打开一把锁,打开这把锁需要好几把钥匙,钥匙由不同的人分别保管。打开锁之后,卡车需要穿过很多扇大铁门,地下室的顶部拱形弧度很大,里面光线昏暗,小隔间都刷成白色,里面存放着无数的财富,成袋的金币都在墙边,一袋一袋分得清清楚楚,通常存放着3500万~4000万镑。运到英格兰银行的每块金币都会在精巧的小自动机器上称量,有些机器自从1951年万国博览会首次展出以来就一直在使用。

  进入现代以后,金库的保密性依然如旧,但是安保措施得到升级。英格兰银行服务中心(Central Services)总监描述说金库“深藏地下,如果你走进走廊,将会碰到各种金属栅栏、摄像头和持机枪的守卫人员”。

  英格兰银行没有骄傲地守着自己的黄金储备,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管理。英格兰银行向自己的商业黄金客户提供“特别划分方式”的“账户管理服务”。这意味着客户名义上持有某些金条,但是对英格兰银行本身没有持有关系(银行本身是“非划分”的)。除了对黄金的持有权之外,客户还可以通过“电子登记输入转移”(eletronic book entry transfers)在英格兰银行账户和其他银行账户之间转移自己所持有的黄金。黄金本身的位置没有变动,但是持有人可以发生变动。换句话说,英格兰银行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促成了一种基本形式的黄金交易,并且收取服务费。其他收入来自黄金出借,这些钱通常会回到黄金生产商手里,生产商想要对冲未来生产的风险。

  考虑到英格兰银行监管的很多金融交易的综合特性,其黄金储备——包括金条和金币——都让人感到放心,尽管这种担保方式有点古老。英格兰银行储备的金条被称为“伦敦认可的可交割黄金”(London Good Delivery),这种称谓虽然古老,却代表了金银行业的坚定基准和全球认可的质量标准。除了质量上乘——纯度不低于99.5%——每块伦敦认可的可交割金条上都刻有序列号,这个序列号代表了伦敦认可的可交割黄金名单上的“被认可的熔铸商”。也就是说,英格兰银行坐拥英国和包括其他国家央行等储户在内的黄金储备。实际上,这些黄金的存储、管理甚至出借都是英格兰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

  工党执政团队在1998年指出,英国在历史上曾持有大量黄金。1948年,英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432吨,这一数字在1958~1965年间增长到2000~2500吨。1966~1972年间,英国出售了1356吨黄金。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的黄金储备又开始增长,基本维持在715吨左右。工党执政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这715吨黄金相当于约2 300万金衡制盎司,当时市值约为65亿美元。当时英国总储备资产为370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1/6。

  布朗团队年轻的经济学家提出的问题是:这些黄金与执行货币政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拿它变现呢?与其干守着这些黄金,为什么不用它来赚取收益呢?实际上,上届内阁财政大臣肯尼斯克拉克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他回忆了在英格兰银行几次“愉快的”回忆,有些银行官员试图说服他说英格兰银行的黄金神圣不可轻动。克拉克没有被说服:“我记得他们当时经常用的理由就是:‘大臣,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些黄金储备可能是我们可以依赖的可兑换资产。’我觉得如果真的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黄金并不是的问题。”

  当工党的强势人物重提黄金储备问题时,英格兰银行多少有几分退让。1998年8月10日,布朗的主要私人秘书汤姆斯格勒要求财政部的同事开始和英格兰银行一同开启“黄金出售项目”。两个星期后,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方面的人见了面,财政部要求主管英格兰银行金融市场运营的伊恩普伦德莱斯协助撰写一份关于黄金出售程序的报告。双方之间的文件复印两份,分别发给了艾德鲍尔斯和埃德米利班德。

  11月末,这些讨论的结果提交给了布朗,但是似乎没有获得英格兰银行的支持,英格兰银行非常反对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好像是在侵犯英格兰银行的完整性,而且之前历届内阁从来没有支持过这种做法。英格兰银行自然与伦敦各大投行和老字号独立企业的黄金交易商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认为他们如果得知英格兰银行将要在疲软停滞的市场抛售黄金储备的话,肯定会非常震惊。

  布朗办公室冷静地看出了英格兰银行的不情愿。12月23日,财政大臣的一位助手给财政部官员发去一封电子邮件:

  财政大臣希望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的官员能够达成一项联合提案。据我理解,近的提案并不是联合提案。财政大臣需要了解提案的状态,达成联合提案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才能推动联合提案的达成。

  由于英格兰银行拒绝让步,联合提案难以达成。1999年1月初,布朗和艾迪乔治共进午餐,讨论销售黄金的计划。他们会谈的记录保留了下来,但是当这些文件终于2010年公布时,乔治对此事的评论却被隐去。他们之间的交锋显然没有能够说服布朗。他手下的团队继续推进黄金出售计划。几个月后,伦敦市场上的主要黄金交易商被召集到英格兰银行的一个委员会办公室,普伦德莱恩宣布政府不久后将宣布一系列的黄金销售计划。交易商提出一些反对意见,主要的反对原因是如果提前公布黄金销售的具体时间和数量,将会导致金价大幅下跌。普伦德莱恩和他的同事表示理解交易商的担心,但是表示英格兰银行无力阻止黄金出售计划:布朗心意已定。

  财政部终于5月7日发布了这个公告。这一天是周五,下议院度过了漫长的一天,讨论了工党议员艾弗卡普林关于“政府投资”的问题。当时刚出任财政部副大臣没多久的帕特里夏休伊特称出售黄金“可以调整英国储备结构,增加货币储备所占比率,使英国的储备资产更加均衡”。她还说,财政部准备从1999年7月份到2010年年中分5次竞拍出售125吨黄金,相当于“英国政府全部储备资产的3%”。3%这个数字一点都不准确,因为这个数字代表的是占“总储备”的百分比,而总储备还包括大量的外汇储备。休伊特也没有披露将要出售黄金的总量。后来才证实政府想要出售不少于395吨的黄金,占英国黄金储备的55%,只给英格兰银行留下320吨储备。

  当休伊特还在下议院的时候,英格兰银行和财政部敲定了黄金拍卖过程的信息备忘录。黄金将在单一或统一的价格基础上开始竞拍,出价者胜出,但是所有的竞标获胜者都要按照可接受叫价支付。只有伦敦黄金市场协会成员、央行、持有英格兰银行黄金账户的货币组织才有资格参加竞标,且要以美元为支付货币。虽然英格兰银行更青睐那些在英格兰银行拥有黄金账户的成功竞标者,但是并不限制“一手交钱一手取货”:备忘录指出“可以从位于伦敦的英格兰银行运走黄金”,但是按照“每根金条3.35英镑”的标准付费。

  在信息备忘录发布几天后的6月11日,英格兰银行派副行长大卫克莱曼蒂去伦敦梅菲尔区洲际酒店召开的《金融时报》世界黄金大会(FT World Gold Conference)安抚市场上的怒气:

  财政部和我们英格兰银行都从来没有觉得这个决定会受到黄金生产商和投资者的欢迎。但是我可以向诸位保证,全部过程设计都将尽可能透明,提供黄金销售规模和时机的全部信息……我们将尽量减少市场上对我们出售黄金动机的不确定性;至于金价,我们和所有人(除了手头黄金短缺的人!)一样渴望它能从现在水平上有所回升。

  现场的很多人其实手头都“短缺”。休伊特的声明在市场上回荡,交易商预测到黄金价格将会暴跌,所以纷纷开始采取空头头寸。不出所料,金价果然大跌,创下20年新低,被人们称为“布朗价”(Brown Bottom)。

  世界黄金协会对此事持反对态度,该组织认为这显然是“财政部做出的政治决定”,与财政部声称的储备资产谨慎重组毫无关系。声明发表几天后,世界黄金协会表示英国出售黄金储备的举动对黄金价格产生了“立竿见影的破坏性”影响,金价下跌将近7.5美元至281.5美元。世界黄金协会批评称,“这样一场由英国财政部主导的象征性拍卖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将持续数月”。该协会察觉到一场阴谋,认为英国出售黄金的背后动机是为英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和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做准备:如果英国加入欧洲央行,根据欧洲央行的规定,英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将会被冻结,任何成员国央行如果想要出售黄金,都要受欧洲央行控制。“英国政府曾承诺将就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进行全民公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行动有点抢先公投的意味”。

  虽然英格兰银行加入欧洲央行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它确实在步步接近,特别是在黄金储备政策方面。1999年9月,英格兰银行和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14家其他央行签署联合声明,承诺“不会作为卖方进入市场,之前已经决定的销售除外”。这份公报还规定,“已经决定的黄金销售应当在未来五年内通过集体项目进行出售。未来五年内每年的出售量不得超过400吨,五年总出售量不得超过2000吨”。英国终共出售395吨,几乎达到了出售上限。世界黄金协会的另一项指责可能更切中要点:其他央行也在酝酿出售计划,英国财政部想要“抢先一步”。瑞士国家银行(Swiss National Bank)准备将其黄金储备的1/3,即约1300吨黄金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讨论是否要出售300吨黄金。

  虽然世界黄金协会和其他各方批评不断,但是英格兰银行的销售计划还是如期进行。从1999年7月6日至2002年底,英格兰银行共举行了17场拍卖,售得190亿英镑。据休伊特透露,出售黄金的收益都被英格兰银行用来为财政部购买美元、欧元和日元等“生息资产”(interest-bearing assets)——包括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在这场黄金销售中,英国黄金价格下跌严重。17场拍卖的价格在每盎司256美元~296美元之间,均价为每盎司275美元。没人预料到1999~2000年后黄金价格会一路飙升,2011年年中时黄金价格涨到每盎司1800美元,主要原因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所引发的恐惧不断增强。相应的,英格兰银行剩余的黄金储备从金价上涨中获益颇多。外汇平准账户(EEA)近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英格兰银行剩余的黄金储备在2008年3月价值46.8亿英镑,在2009年3月升至63.7亿英镑,2010年涨到73.4亿英镑——2011年3月份的数字显示已经达到89.5亿英镑。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英格兰银行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英格兰银行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英格兰银行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英格兰银行作为世界三大央行之一、中央银行的创始者,影响深远而巨大,但直到如今才有一本真正的权威著作解读这家机构。本书是金融专家丹科纳汉历时三年、采访众多央行人士写成的经典之作,英国前财政大臣盛赞为“了解央行如何运作、央行政策如何产生的书”,并获得《经济学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路透社等权威机构的鼎力推荐,是欧洲金融业人士的案头书,将央行如何独立、如何应对历次金融危机、经济危险的细节公之于众。

  本书采用双封、精装的装帧方式,适合典藏,值得精心阅读。

  本书是双封典藏的经典金融通俗读本,获得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著名经济学教授许小年的鼎力推荐。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津津有味……科纳汉精确叙述了英国央行从政府部门转变为独立货币政策机构的过程。它的每一页都在探究央行如何运作、央行政策如何产生,本书是了解这两个问题的书。

  ——戴里德 英国前财政大臣

  对金融极客来说,这本杰出的著作是书。

  ——吉姆里维斯,M&G投资公司利率业务主管

  本书的资料来源和分析都非常深刻,让读者得以了解这个复杂而神秘的机构。科纳汉的《英格兰银行》正当其时,而且内容丰富。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央行的权力可能比政府首脑还大,但它却不需要民众的选票和监督……关于央行的争论,本书无法盖棺定论,但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讨。

  ——《经济学人》

  关于英格兰银行*近历史的一部令人愉悦、无法释卷的著作,让我们一窥针线街的幕后,并真实记述了*近的几位英国央行高管。

  ——路透社《热点透视》


书籍介绍

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央行、中央银行的鼻祖,它的发展和变化影响了中央银行的形态和职能,它的政策和职能影响了英国、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

本书是一本开创性的著作,第一次深入探究了英格兰银行的内部运作和决策过程,记述了从1997年脱离财政部“独立”到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历史,详细分析了英国央行每一次决策的制定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它与财政部、议会等机构的分歧,论述了现代央行该如何确定职权范围和决策程序。

本书内容来源于作者对英格兰银行各级员工的跟踪采访、与英国政府高层的直接对话,揭示出一个强大无比同时又有诸多缺陷的中央银行如何影响了经济的各个方面。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378+)
  • 小说多(651+)
  • 傻瓜式服务(620+)
  • 全格式(211+)
  • 差评(623+)
  • mobi(60+)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随机推荐